LNG船訂造熱潮不退或斷送大好局面
2014-02-16 08:34:00 來源:國際船舶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據貿易風報道,目前有不少液化天然氣(LNG)投資項目已進入最后的拍板階段,足以讓市場在未來5年持續走俏;但如果新船訂造熱潮不退,仍可能斷送大好局面。
近日, Maran Gas在韓國大宇造船簽署2艘LNG船(船型 船廠 買賣)的新單,從而為全球液化氣船(船型 船廠 買賣)擴容繼續加碼。與此同時,全球LNG船數量即將突破400艘大關。此外,還有至少100多艘液化氣船船仍處于不同階段的規劃或建設當中。
通常1艘16萬立方米液化氣船造價略高于2億美元,這些船盡管投建金額很大,但業內人士對其未來的市場前景相當看好。過去10年,LNG船的運價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似在復制當年集運業鼎盛時期的優異表現。一些分析師甚至表示,隨著LNG產能有望再增1/3,氣體運輸業的前景只可能越來越好。
確實,世界對天然氣資源本就趨之若鶩,再加上投產量以及長期合約外的銷售量逐步提高,一個全球化的即期市場亦日趨成熟。在環保人士眼中,天然氣是化石燃料中優點較多的一種,可作為防止全球變暖的過渡性燃料使用。它相對更為清潔,可替代碳含量較高的煤炭,在電廠用于發電。而在一些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與全球變暖對生態環境構成的終極威脅形成尖銳矛盾,以致天然氣的使用已成為大勢所趨。所幸離中國不遠的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可用來加工成LNG出口中國。此外,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近年發掘出大量頁巖氣礦藏,并且有意通過海運將它們出口獲利。
當然,該領域也有不少令人頭疼的新問題尚待解決。首先,許多LNG項目的開發成本可謂天價;與此同時,大型石油公司卻備受各方壓力,因此不得不削減開支,以提高股東回報。
Ben van Beurden接手殼牌首席執行官一職才幾天,就已對外發布盈警。不僅如此,他近期還透露今年將砍減20%的支出。盡管殼牌渴望將業務重心從石油轉向天然氣,但其資產負債表上總計240億美元的美國頁巖氣資產卻已遭大幅減值。Van Beurden明確表態稱,由于殼牌錯過美國天然氣價格猛漲的時期,買入后走勢大幅下滑,因此資產減計及拋售措施估計在所難免。同樣,一方面殼牌在澳大利亞投資的Prelude液化天然氣項目及為之籌劃的全球最大船仍如期興建,暫未傳出遭擱置的消息但另一方面,該公司在澳大利亞的另一個項目Wheatstone中所持股份卻已被其部分售出。該項目原計劃于2016年發運LNG.殼牌還對外表示,其他涉氣項目也將逐步放緩。
無獨有偶,挪威Statoil也在著手縮減開支。該公司已撤下近3500億美元原用于北極區Shtokman天然氣項目的投資;同時針對石油項目也開始縮減規模。事實上,根據能源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提供的數據,2013年獲批的LNG年產能只不過900萬噸,而2012年為1400萬噸,2011年更高達2700萬噸。此外,日本等國的買家不愿在現階段簽訂長期高價合同,而此類合同是LNG項目的傳統基石,這也造成行業進程進一步放緩。
隨著美國的新建出口終端陸續上線,買家希望并已預估到全球價格會因此普跌。其中,切尼爾與BG的Sabine Pass設施明年就將投營;隨后Freeport LNG也將在2017年啟動。此外,加拿大手中也有大批終端項目將先后投入運作。因此,既然明知前方可能面臨“剎車”,Maran等公司現在搶著訂船是否明智?還是那句話,目前有不少液化天然氣投資項目已進入最后的拍板階段,足以讓市場在未來5年持續走俏;但如果新船訂造潮不退,仍可能斷送大好局面。